金融时报:欧洲的未来不取决于德国央行
- 发布人:管理员
- 发布时间:2012-04-17
- 浏览量:984
北京时间4月11日,《金融时报》刊登题为《欧洲的未来不取决于德国央行》的评论文章,现全文主要内容摘要如下:
我们不得不承认,在短暂的好转后,欧元区主权债务危机再一次恶化。为了拯救欧洲金融市场 ,欧洲央行分别于去年12月及今年2月实施的长期再融资操作(LTRO)。在一段时间内,该计划让欧洲金融市场向正常化迈进。然而,这只是暂时性的反弹,反弹的背后隐藏着一种潜在的恶化。
显然,欧元区乃至整个欧洲的基础性问题还没有得到解决。事实上,债权人和债务国之间的差距继续加大。可以说,现在的欧元区主权债务危机已经进入一种没以前那么反复无常但却更加致命的阶段。
欧元区主权债务危机刚开始爆发时,欧元区的解体是件不可思议的事情:在这个共用一种货币的联盟中,资产和债务都是混合在一起的,以致于一旦解体便会引发不可控制的金融垮台。然而,随着危机的不断蔓延,欧元区似乎已经适应了这种成员国频发警报的日子。
众所周知,去年8月份,欧洲央行重新出手干预债券市场,旨在改善西班牙及意大利国债收益率不断高企的状况,此后随着意大利和西班牙债券市场局势趋于稳定,欧洲央行也逐渐恢复到离场观望的模式。但是,过去一周里,欧元区债务危机紧张局势再度升温.
此外,在希腊债券问题上享受优待的欧洲央行,却让其他持有欧洲主权债务的债权人倍感挫败。如果这样的状况再持续几年的话,欧元区在不引起金融垮台的前提下解体,便会成为一桩可能发生的国际大事件。
德国央行已经看到了危险的逼近。尽管欧洲央行自2月末供应第二轮超低息三年期贷款以来几乎未曾再注资,却仍没有解除长期再融资计划。欧洲央行一些重要决策者,尤其是德国决策者,对此感到不安,担心这最终会触犯欧洲央行的禁忌--为政府财政赤字提供货币融通。
当前,德国央行公开表示并反复重申,不应该加大货币供应规模。与此同时,该央行开始采取一系列旨在减少身处解体危险中所蒙受损失的举措。如此一来,便催生出一种“自证预言”(self-fulfilling prophecy,美国社会学家罗伯特·默顿提出的概念,是指一个先入为主的判断,无论它的科学性和准确性如何,都会直接或间接地影响人们的认知和行为,最后使这个判断从预言变成了现实):一旦欧洲央行开始为迎接解体而自保,其他国家都将不得不做同样的事情。事实上,市场反应已经开始呼应了这一观点。
在国内,德国央行也开始收紧信贷。当然,如果德国不是欧元区的一个成员国,是一个“独立式”的国家,推行类似政策,并不是什么错事,但是,就目前的实际情况而言,欧元区那些负债累累的成员国迫切需要来自德国的支持。没有德国的支持,欧元区的财政协定不可能起到任何作用。失去了金融援助,欧元区那些负债国就无法推行必要的减赤举措,更不用说实现减赤目标。如此一来,这些国家的债务比例就会继续攀升,与德国之间的竞争差距也就会越来越大。
总而言之,不管欧元是否能承受,欧元区和欧洲都在面临一段漫长的经济停滞,(甚至比停滞更加糟糕)。其他国家和地区也曾有过类似经历:拉丁美洲国家曾在1981年遭遇过“丢失的十年”,日本经济曾经历一段长达25年的停滞,它们最终都得以幸存。但是,欧盟和欧元区并不是一个国家。不断累积的债务,很可能会压垮这个政治上不完整的联盟。